从历史博客里捞出来的还比较有信息点的文章,图存在阿里云oss上的,随着域名过期也都没法看了。就这样吧。 = =
<-分割线->
朋友K君最近买了一块4B,发了一堆图来嘚瑟,于是激起了我想把那个扔在角落里吃灰的2B重新复活的意志…
话不多说,直接开干。
1. 烧制系统
之前的archlinux密码忘了,登录不进去,故从头做起。
这次没有使用dd命令
,直接使用树莓派官方提供的镜像烧录工具,支持windows,linux,MacOS多种平台,可以选择官方提供的也可以使用自定义上传的镜像。
但读写速度堪忧,抱着尝鲜的态度这次使用的这个方式,有linux基础的还是使用命令行操作吧。
烧录完成后,接通显示器和相应的外设,通电。
2. 连接树莓派
- 选择外接显示器 每个系统都有对应的默认账户,查看相关安装文档直接登录即可。
- 通过ssh登录
可以在连接网线之后,登入192.168.0.1查看连接的树莓派的内网IP是多少,然后通过ssh命令或者putty/xshell工具进行连接
以我为例:
ssh ubuntu@192.168.0.104
3. 树莓派能做些什么
关于派能做什么,树莓派实验室有很多很有趣的案例,知乎上也有无数大佬给出了精彩的回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我这里主要用来实现samba网盘和BT下载器,然后利用plex做到在实验室摸鱼时远程观影。
3.1 samba网盘
Samba是在Linux和UNIX系统上实现SMB协议的一个免费软件,由服务器及客户端程序构成。SMB(Server Messages Block,信息服务块)是一种在局域网上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的一种通信协议,它为局域网内的不同计算机之间提供文件及打印机等资源的共享服务。(参考: 百度百科)
说人话就是,通过samba可以简单地实现局域网内PC的文件资源共享,当然如果通过一些处理如端口映射,可以实现远程访问,可以和任意位置的PC实现共享。
# 创建挂载点 新建挂载点文件夹
mkdir 文件名
# 查看外接的硬盘信息
sudo fdisk -l
如图所示: 可以查询到硬盘位置,具体大小及扇区说明。
# 挂载硬盘
sudo mount 硬盘位置 挂载点位置
e.g.: sudo /dev/sda2 /media/myData
# 查看硬盘的UUID 配置开机挂载
sudo blkid
# 配置fstab,如下图
sudo vim /etc/fstab
UUID=5BC1-7225 /media/usbhdd auto rw,defaults 0 0
sudo reboot # 重启生效
# 安装samba服务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samba-common-bin
# 配置samba服务
cp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bak # 先备份
sudo vim /etc/samba/smb.conf # 编辑配置文件
可以直接在上述文件末尾追加以下配置
# 暴露出来的网盘名
[ED-Storage]
# 说明信息
comment = NAS Storage
# 可以访问的用户
valid users = ubuntu,root
# 共享文件的路径
path = /media/usbhdd
# 可被其他人看到资源名称(非内容)
browseable = yes
# 可写
writable = yes
# 新建文件的权限为 664
create mask = 0664
# 新建目录的权限为 775
directory mask = 0775
继续配置
#添加samba用户
sudo smbpasswd -a ubuntu
# 从新启动samba服务,使新配置生效
sudo service smbd restart
连接Samba 以博主Mac为例,其他平台用户应该也有类似的方法
点击Finder
, 直接使用快捷键Commond + K
, 输入服务器地址:(我这里是:)192.168.0.104
3.2 搭建BT下载服务器
直接安装transmission即可,可以实现24小时下载,还能通过Web控制。
下面是安装流程:
# 安装transmission
sudo apt-get install transmission-daemon
# 配置下载目录和缓存目录
mkdir /home/ubuntu/incomplete # 未完成目录
mkdir /home/ubuntu/complete # 已完成
# 为了方便 我直接创建在挂载的移动硬盘目录了
# 分配权限
sudo usermod -a -G debian-transmission ubuntu
# 修改配置文件
sudo vim /etc/transmission-daemon/settings.json
# 仅需要修改下面这几个属性即可
"download-dir": "/home/pi/complete", # 下载目录
"incomplete-dir": "/home/pi/incomplete", # 未完成的下载目录
"rpc-whitelist": "*.*.*.*", # 允许Web访问的白名单地址
"rpc-username": 自定义
"rpc-password": 可以直接写明文 重启会自动加密
# 重启服务
sudo service transmission-daemon reload
sudo service transmission-daemon restart
访问: 直接浏览器 IP:9091
输入之前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
3.3 安装 Plex Media Server
# 更新程序包索引,然后安装必要的依赖关系,以通过HTTPS启用新存储库: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apt-transport-https ca-certificates
# 通过运行以下命令导入存储库的GPG密钥,并将APT存储库添加到系统的软件存储库列表中:
curl https://downloads.plex.tv/plex-keys/PlexSign.key | sudo apt-key add -
echo deb https://downloads.plex.tv/repo/deb public main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plexmediaserver.list
# 安装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plexmediaserver
# 检查是否安装成功
sudo systemctl status plexmediaserver
下图表明正确安装
# 配置plex配置文件
sudo vim /etc/default/plexmediaserver
# 在配置文件文件中修改以下内容
PLEX_MEDIA_SERVER_USER=ubuntu
访问:通过 IP:32400
可以直接访问,然后注册账号进行绑定
成功看起命运石之门和武林外传
3.4 通过cpolar实现远程访问
通过cpolar实现内网穿透,远程访问家里的派,当然如果拿到光猫的外网地址还可以通过域名解析,NAT访问,后期有时间会更新。
安装流程如下:
# 安装cpolar
wget https://www.cpolar.com/static/downloads/cpolar-stable-linux-arm.zip
# 解压
unzip cpolar-stable-linux-arm.zip
# 移到bin目录 后期可以一劳永逸 直接命令操作
sudo mv cpolar /usr/local/bin
配置token 登录到cpolar后台,获取到自己的token值,然后复制到命令中,替换xxxxxxxx
cpolar authtoken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修改配置文件,添加映射端口
vim ~/.cpolar/cpolar.yml
下面贴出我的配置,分别对应上面提到的几个服务的端口
authtoken: OTkxMTQwNWEtOTU1Yi00NGZmLThlNjMtNGU3MTI1YzY5N2Y4
tunnels:
BT:
addr: 9091
proto: http
region: cn_vip
ssh:
addr: 22
proto: tcp
region: cn_vip
samba:
addr: 445
proto: tcp
region: cn_vip
plex:
addr: 32400
proto: http
region: cn_vip
使用cpolar start-all
启动所有端口配置,成功效果如图:
可以通过设置ubuntu开机自启动脚本来实现自动开启并保持后台运行
# 后台运行命令
nohup cpolar start-all -config=/home/pi/.cpolar/cpolar.yml -log=stdout &
运行之后可以在官网后台状态查看相应配置
...